咨询热线:13562672268
赵保宪: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2019年度优秀刑辩律师 赵保宪 律师 全国知名优秀律师,社会公益明星律师,首届十大网律,《法律年鉴》优秀专业律师,财富管理专... 详细>>
律师姓名:赵保宪律师
电话号码:0536-8339288
手机号码:13562672268
邮箱地址:zhaobx-1972@163.COM
执业证号:13707200910851313
执业律所:山东国宗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向阳路26号三楼(市中级法院北50米路西)
《刑法》第280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法条第一款规定的是选择罪名,分别规定了两个罪名。即:“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在适用本条第一款法律规定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了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证件”或“印章”行为,构成该款罪是毫无疑问的。假如行为人仅仅实施了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是否也构成该犯罪?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行为,就会发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将很难构成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这里的国家“公文”指的是国家机关一般性的文件,而一般性的国家公文应是公开的,允许任何人持有的。那么,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这些公文的危害性又在那里呢?
如果行为人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的“公文”属于国家机关的机密,又该如何处置?对该行为,《刑法》有专门的条款,第282条规定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如果我们把国家公文作为一般物品对待,那么买卖是没有任何危害性的;至于盗窃、抢夺和毁灭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这些行为在《刑法》中也有明确规定,如264条规定的“盗窃罪”、267条第一款规定的“抢夺罪”以及275条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
作者认为,对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是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人应当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可以按照第280条规定对被告人定罪处罚。但是,如果行为人仅仅只是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这种行为是没有太大危害性的,这种危害性实际上很难构成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
因此,《刑法》第280条有必要作适当修改,应当明确作为犯罪对象的国家证件、印章可适用于“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行为,而国家公文只适用于“伪造、变造”行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17 www.0536xingshi.cn All Rights Reserved